20151010

the Sumtseling Monastery

I have been to Shangere-La last August. I visited the Godan Sumtseling Monastery that in a short distance outside the county city. This was my first time to see a Tibetan Monastery and it's great experience for me, the giant building, colorful porch, the white chorten etc. impress me deeply. Then I visted the Mekong river and the Glacier. In the mountain of Kagebal I found a beautiful flower which is very resemble to Edelweiss, but I'm not sure is it a real sort of Edelweiss. It recall me a dream to visite the alps, to see the edelweiss personally.

我观佛法 My opinion to The Buddha's teaching

我观佛法

  任何事物得以出现,必定存在促使其出现的力量,在经济学上这是供给( supply)和需求(demand ),用汉化佛教术语说,是“因缘”。“因”是事物出现或消灭的主要原因,“缘”是辅助原因,一如小鸡的出现依赖一个好蛋(因)和一只母鸡温暖的肚皮(缘)。传说佛陀在 2500多年前很肯定地表达过类似这样的思想:生命就像一座亿兆细胞构建的大厦,生命依靠细胞的存在而存在,细胞没有了,生命自然没有了。如此,依赖众多条件存在的事物都是不可能永恒的,当然也是不完美的、有遗憾的。这个概念梵语叫“Dukkha” 就是汉化佛教中的“苦”。人类的焦虑来源于期待无法完美的事物完美、无法永恒的事物永恒、吃着碗里的,想着锅里的。只要端正认识、跳出怪圈,个人的感受就会比较舒服。这个怪圈叫“ samara”(轮回),这份舒服叫“ nirvana”(涅磐)。佛陀貌似把人的内心感受(因)和外界刺激(缘)看成是人们闷闷不乐的根本,外界刺激是无法控制的,内心感受是可以调整的,因而人是可以靠“想开点”而过的更愉快一些的。佛陀是村长的儿子,吃腻了山珍海味,穿烦了丝缎棉麻, ×够了丰乳肥臀,开始了他数十年的自虐游,尝试过很多雷人的生活方式之后,想出了以上的主意。这个主意是非常有道理的、也是非常简单的(所以符合真理的要件之一)“这事没办法,但这事必定最后会完蛋,你觉得很恶心吧?凡事你想开点,也就不那么恶心了!”我弱弱地想,及时在公元前5世纪,佛陀也不会是第一个想到这点子的人,但他靠着对别人念叨这主意,不稼不穑地生活到 80岁,在一大帮粉丝的簇拥下死去。他的铁杆粉丝迦叶、阿难等人在他死后重复他的生活方式,在印度大地一代一代生活下去。这充分说明印度人民对佛陀代表的事物存在有效需求。这种需求,窃以为来源于卡尔荣格的某种原型。和人类喜欢异性、好奇未知事物、喜爱毁灭场面、喜欢创造东西、喜好服从确切无误的强制、对小猫小狗小孩怀有爱怜之意……是同样的动力。一个充满自信和无畏的人,只要偏执地仰望天空就会聚集人群。

  佛陀的衣钵如果看作只是一只饭碗的话,他死后形形色色的人们把这只饭碗铆接得越来越大,最后不能称为衣钵了,勉强叫饭缸吧,确切说是一个 shopping mall,一个超级市场般的容器,我叫得出名字的就有 nagoujunar (龙树)、提婆达多、tilopa mileropabodidarma 、慧能、日莲。滴水禅师、他们在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,各自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装在饭缸里,估计有飞饼、咖喱饭、馒头、馍、寿司,气功、瑜伽、女色、观音、营养学、风水、魔法、大手印、禅、旗杆、风幡、玛尼堆、……这些东西化合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佛教。绝望的人在里面寻找了寄慰、富人寻找自虐和克己施舍、邪恶的人寻找杀人不见血的刀、君王寻找忽悠人民的低成本治理模式、罪犯寻找庇护、作恶多端的人寻找良心平安、弃妇寻找家的感觉、(整理重发在www.bloger.com Oct.10,2015)

Listening Tsangyang Gyatso's Love Poem

听仓央嘉措的情歌
 Listening Tsangyang Gyatso’s Love poem

 “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声音
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不为来生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
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      
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“ 


吴虹飞在她的专辑中把仓央嘉措的情歌演绎的很好。 佛教的轮回悠远而无常,传统藏人继承了历史上东方人对物质要求很低的生活方式,他们几乎就是自然的一部分,豁达得近乎麻木,木纳得像雄浑的喜马拉雅山脉。西方机器文明和汉人文化的邪恶在一点一点蚕食他们后人的心灵。我相信历史上的藏族文化自有它的和谐,以及融合天候、地域、大历史的原生性。除了他们大多数人不洗澡的习惯外,我基本不反感这个民族。比起虐食、狡诈狭隘、懦弱屈服、抽烟、同样肮脏的那部分汉人,藏人看起来离佛更近一些。 Tsangyang Gyatso 被称为 rebel Dalai Lama. (叛逆的达赖喇嘛)应该就是那种短短头发,穿着猩红色喇嘛无袖袍子,脚上穿着耐克,一只手腕上带着绿松石,另一只手腕上带着 Suunto X10,帅帅的很有女人缘的那种。假如有前生,我希望我也是那样一个喇嘛,合掌坐在佛前,突然听到朝拜的人群中一个柔柔诵经的声音,走下金坛,顺着她走过的路,转动她转过的经筒,触摸着她的指纹,顺着她朝觐的路,一步一拜的伏地叩头,不是为了祈求福佑,而是嗅闻她留在地上的气息,在她生活的北城天街转山转水,只是期盼再次见到她……。 仓央嘉措出生地藏南信奉宁玛派佛教,宁玛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。但作为金瓶掣签而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后,他必须信奉格严禁僧侣结婚成家、接近妇女的格鲁教 派。对于这种清规戒律,仓央嘉措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,反而以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,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,写下了许多情意缠绵的“情歌”。贵为六世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,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,他有他的淡定,有他的无奈,踏着大雪夜晚幽灵般闪出布达拉宫幽会自己的女人,却保护不了她被护法僧人棍棒打死,传说仓央嘉措二十五岁时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,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。先后周游了青海、甘肃、蒙古、四川、卫藏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地。曾当过乞丐,送过尸体,生活极为艰苦。佛教固然不能杀生,他也貌似是那种弱弱的男人,没有担待决断,叱咤内敛,杀伐开拓。 男人应当有一颗仓央嘉措的心,应当有范蠡、姜子牙的智慧城府,还应当有吴三桂、张献忠、黄巢之流的杀伐决断,担待面对,可以抛弃一切精神枷锁,藐视软弱的理性。 套句佛教的语法:行霹雳手段,显菩萨心肠! (原创于2010(?)年,整理重发www.bloger.com on Oct. 11, 2015